参考解释:南朝梁武帝萧衍:“三日不读谢(朓)诗,便觉口臭。”
南朝沈约《伤谢朓》:“吏部信才杰,文锋振奇响。调与金石谐,思逐风云上。岂言陵霜质,忽随人事往。
尺璧尔何冤,一旦同丘壤。”
唐代李白《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》:“蓬莱文章建安骨,中间小谢又清发。俱怀逸兴壮思飞,欲上青天揽明月。”《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朓》:“玄晖难再得,洒酒气填膺。”《送储邕之武昌》:“洞庭张乐地,山逐汛舟行。诺为楚人重,诗传谢朓清。” [10]
唐代杜甫《寄岑嘉州》:“谢朓每篇堪讽诵。” [11]
唐代刘长卿《奉和赵给事使君留赠李婺州舍人兼谢舍人别驾之什》 :“玄晖翻佐理,闻到郡斋频。”
唐代李商隐《和韦潘前辈七月十二日夜泊池州城下先寄上李使君》 :“正是澄江如练处,玄晖应喜见诗人。”《怀求古翁》 :“谢朓真堪忆,多才不忌前。” [11]
宋代唐庚《语录》:“诗至玄晖,‘渐有唐风’。”
宋代赵师秀《秋夜偶成》:“辅嗣易行非汉学,玄晖诗变有唐风。”
宋代严羽《沧浪诗话》:“谢朓之诗,已有全篇似唐人者。” [8]
明代胡应麟《诗薮》:“玄晖为唐调之始。”唐人“多法宣城(谢朓)”。
清代王士禛《五言诗凡例》:“齐有元晖,独步一代。”《渔洋精华录》卷二《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二首》其三:“青莲才笔九州横,六代淫哇总废声。白纻青山魂魄在,一生低首谢宣城。” [12]
清代沈德潜《古诗源》:“玄晖灵心秀口,每诵名句,渊然泠然,觉笔墨之中,笔墨之外,别有一段深情妙理。”
清代吴淇《六朝选诗定论》:“齐之诗以谢朓称首,其诗极清丽新警,字字得之苦吟。较之梁,惟江淹仿佛近之,而沈约、任昉辈皆不逮,遂以开唐人一代之先。”